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发布时间: 2013年10月09日    发布部门:    浏览量:7283次

 

一、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是指在一定地质环境和人为活动背景条件下,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某一地域、地段或地点在某一时间段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它是真实世界遭受损失可能性的一种状态,而不是真实发生的一种状况。由于人类防御灾害能力和实施防灾措施的不同,这种可能性的状态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或部分发生。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基于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和激发因素(降雨、地震、冰雪消融、人为活动)通过模型运算来开展工作,控制因素是基本条件,激发因素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段、不同地段常常表现出较大差异。

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分级

目前,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分为4个等级:1级,风险很高;2级,风险高;3级,风险较高;4级,风险低。通常:4级不发布相关信息,用绿色表示;3级发布预报信息,用黄色表示;2级发布预警信息,用橙色表示;1级发布预警信息,用红色表示。

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时段

一般情况下预警时段是当日20时至次日20时。特殊时间需加密发布预警信息(通常一天发布两次),预警时段为当日08是至当日20时和当日20时至次日08时。

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产品发布

目前,云南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发布:

1.云南卫视云南新闻播完后18:50分连同天气预报信息一起发布;

2.云南省地环环境监测院网站;

五、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可靠性:

1.取决于气象预报精度。目前全省性的气象预报精度尚不高,预报准确度较低,特别是对引发泥石流影响明显的局地单点暴雨的预报准确性不高。降雨的预报准确性与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准确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气象预报准确度较低必然影响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准确度

2.雨量站点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判据之一依赖于气象站点和地质灾害发生点的接近程度及实际雨量、预报雨量的可靠性,雨量计和地质灾害隐患之间相差一段距离,不能真实反映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的实际降雨量,预警结果就会出现偏差。

3.地质环境-气象因素耦合机制的研究程度还较低。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岩土体类型、岩土体含水状态、地表入渗率、蒸发量等因素或各因素的组合关系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研究程度还很薄弱,致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可靠性偏低。

4. 历史灾害点和降雨量的相关性统计样本不足,在临界雨量的确定上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雨量站点的进一步加密和研究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预警结果的可靠性将进一步提升。

六、怎样利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资料

1. 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老百姓,特别是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在汛期要注意收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相关信息,对房前屋后的地质灾害隐患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宏观巡查,发现异常情况要临时转移避让。

2. 全省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人员,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布的时间内,要注意收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相关信息,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和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工作相结合。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较高时要加强监测,风险预警等级高时要随时做好临时转移避让准备,群测群防人员要及时反馈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信息及降雨信息。

 

科普知识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基础地质
热点信息